作者按:八年前,我购买西门子手机发现质量问题进行了维权,并写了此篇文章,不想8年了,抗战都胜利了,我们国家的这方面的法律环境还在原地踏步,我这篇过时的文章上的观点还有现实意义,因此现拿出来献给大家批评指正。
阅读全文...
|
作者前言:近日,今看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我国警告真的和达赖相见,所以我国政府已为此暂停了中欧峰会、全国人民又掀起抵制法货的浪潮。值此,现把我在5.12后写的这篇文章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我想还是有点现实意义,因西方的政要、媒体该听听中国普通民众的想法了
阅读全文...
|
2008年12月1日下午一点半,我诉清华大学教育培训合同纠纷一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12月2日晚,好心的记者告诉我,在清华官方网站上有一对此事件的《严正声明》
阅读全文...
|
12月1日,“清华大学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以下简称“总裁班”)被诉案在北京海淀区法院开庭,引起各方关注。
阅读全文...
|
一场“培训门”事件,其实让事件的两个主角都受伤不浅。一方,身为一个大公司的老总,不仅要搭时间花精力费心思地去干这“不务正业的事”,还要被人质疑炒作,甚至被骂“有病”;而另一方,作为国内响当当的名校,卷进这样一场纠纷,难免声誉受损。
阅读全文...
|
继清华大学之后,又一国内名校北京大学也因为继续教育而成了被告,只不过这一次站在原告席上的并非学员,而是曾与北大有过合作的“北京大学变革管理与领导潜能开发高级研修班”的项目负责人张家麟。
阅读全文...
|
于博诉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合同违约案是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案件,该案因于博先生诉清华大学举办的“总裁培训班”教学质量低劣而源起。
阅读全文...
|
近日,清华大学某总裁研修班28期学员把清华大学告上了法庭,认为清华提供的教学水平实在太差。12月1日下午,海淀区法院正式开庭,由于调解失败,只有等法院的判决了,但无论最终判决结果如何,清华大学为了赚钱自砸牌子的行为,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阅读全文...
|
2008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2008发生了许多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有好事也有坏事。然而,无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好话都被当政官员说尽,颂歌都被主流媒体唱完,喇叭已经吹扁,轿扛已经压弯。笔者只想从另一个角度对2008进行一番盘点,不过笔者一介草民,所知有限,因此盘点不确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指正。
阅读全文...
|
由于教育行业游走于公益与商品之间的特殊性质,使得教育消费里面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显然,有些东西根本不能以法律的标尺说出是非,有些东西是学校和企业的无奈,有些是消费者自己的盲目造成的苦果。教育行业里面的诚信话题,有时候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看待,而是需要我们去厘清其中的是是非非。
阅读全文...
|
辽宁沈阳一企业老总于博诉清华大学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昨日下午在北京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于博称自己就读的“清华大学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名不符实,且教学质量低下,提出索赔10万元,并要求“被告在其招生宣传的各大网站、报纸等媒体公开道歉,以正视听”。法院未当庭宣判。
阅读全文...
|
支付37000元学费,参加清华“总裁研修班”的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于博,因当初所承诺授课的林毅夫等名师未曾谋面,遂诉诸法庭。清华大学方答辩则称,原告被虚假招生简章“忽悠”。到底谁忽悠了谁,不妨且听法庭分解。这一颇具看点的名人、名家与名校的官司,再现了高校教育功利化的囚徒式困境。(
阅读全文...
|
编者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红火起来。尤其是高端在职培训市场,各种名目的总裁研修班不断推出,这些研修班多是打着名牌大学的招牌,宣称有强大的师资队伍,知名的学者授课,且均收费不菲。
阅读全文...
|
转包,时下承揽工程的一种惯用方法,也是极易酿成安全隐患的导火索。
阅读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