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此文章的网站:中国教育网络联盟
“卓越总裁班”招生简章水分多建议最好签协议
发布时间:2009-02-2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调查
编者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红火起来。尤其是高端在职培训市场,各种名目的总裁研修班不断推出,这些研修班多是打着名牌大学的招牌,宣称有强大的师资队伍,知名的学者授课,且均收费不菲。
客观地讲,一些研修班确实给学员提供了货真价实的授课内容;而个别研修班则达不到当初宣传的效果,宣传内容涉嫌虚假,从而引发一些纠纷。高端在职培训市场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规范?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目前,各种高端在职培训班、研修班的招生广告较多。打开一些培训班的宣传画册或是网页,时常会看到颇具吸引力的强大师资阵容,几乎都在宣传有知名教授或专家授课,这些高端在职培训班多半来自名牌高校。这些宣传是否属实呢?本报就此进行了调查。
记者登录“北大进修网”,找到一个“北京大学卓越总裁工商管理研究生班”(以下简称卓越总裁班)。在网站发布的招生简章中,其招生对象是“渴望系统全面更新经营思路及管理方法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及经济领域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该班的学时是12个月,每两个月到北大学习一次,每次上课4天,学费两万元,每两个月开一个班。参加全部课程学习者,由北大颁发《北京大学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加盖北大钢印。
记者拨通了招生简章上的电话,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卓越总裁班由北大继续教育部来批准和审核的,继续教育部是一个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具体师资。网站只是负责招生”。
记者致电北大继续教育部,该部培训中心的一位姓张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继续教育部没有举办过这个卓越总裁班,也没有听说过“北大进修网”。
当记者再次致电“北大进修网”时,该网的一位姓王的负责人表示,卓越总裁班是与北大经济学院合作招生的。记者随后致电北大经济学院,负责继续教育的一位郭老师告诉记者,经济学院没有举办过卓越总裁班,“我们举办的研修班都在北大经济学院的网站上挂着呢”。记者登录北大经济学院的网站,没有发现有卓越总裁班招生信息。
记者在北大经济学院网站看到这样一则声明,其中称,“近来,社会上有少数个人和组织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名义进行举办培训班等活动,损害了北大以及我院的良好声誉,也损害了学员的利益”。“我院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或高级研修班在经过学校的批准后,一般会将招生信息放在我院网站的首页”。
在卓越总裁班招生简章的“顾问与师资”宣传中,记者看到20多位知名的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名字。对此,“北大进修网”王姓的负责人表示,简章中提到的人都会来上课。
记者与“顾问与师资”名单中的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取得联系。“以前,我去北大讲过一两次课,但是,是不是这个培训班我不记得。这次他们没有请我。”张汉林告诉记者,卓越总裁班把他作为顾问与师资对外进行宣传没有经过他本人的许可。
记者在卓越总裁班报名表中看到,其中只有要学员填报的一些基本信息,对招生简章里提到的师资、学时等内容没有涉及。记者提出,是否可以签订一个协议,把简章里提到的内容写到协议里。
对此,“北大进修网”王姓的负责人表示,“不管是培训班、研修班,我们都是没有协议的,不可能跟市场上的商业活动一样,跟学员签协议。北大的培训班市场化操作的很少,我们不会因为一个学员,把招生简章的内容附在协议里。你看看简章,觉得合适就来学习。我们开办好多期了,师资、教务管理各个方面都是比较好的,不会出现学员不满意的情况”。
“如果学员上课过程中感觉不满意,是否可以退款退学?”记者问道。“退不了。”这位负责人表示。
○案例
民企董事长状告清华总裁研修班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于先生诉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纠纷案。
于先生是辽宁省沈阳市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今年1月,他在缴纳3.7万元学费后,成为清华大学第28期“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以下简称清华总裁研修班)的一名学员,学时一年,每月上两天课,一共24天。
于先生称,自己之所以参加这个研修班,其师资力量是吸引他的主要之处。于先生出示的一张经过公证的网站截图显示,总裁研修班主讲专家列表中包括林毅夫、胡鞍钢、郎咸平、刘冀生等12位知名专家学者。于先生表示,在研修班上,他没有见到网站列表中的知名专家。于是,他将清华大学诉至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索赔10万元并要求赔礼道歉。
除此之外,于先生在起诉书中认为,该研修班授课案例老旧,教员拉关系为自己做宣传,影响了教学质量;他的个人相关资料被泄露,影响了他正常工作与休息。于先生的代理律师邬宏威表示,“第28期研修班是170多人在一起上大课,被告没有履行60人小班授课的承诺。在与被告交涉过程中,发现被告将继续教育的管理权承包给个人”。
12月2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其网站上刊登声明表示,“从未列出过主讲专家名单,也从未做出具体主讲专家的承诺”。“于先生举证所提供的网站上的招生简章及专家名单并未经继续教育学院审查批准,这类网站上的招生简章不仅不能视为继续教育学院的招生承诺,而且其随意杜撰、篡改继续教育学院招生简章的行为也构成了对我院的侵权”。
对于“将继续教育管理权外包”的说法,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声明中表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作为‘开放式’办学的一种改革措施,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所举办的部分教育培训项目有一些合作单位,合作单位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合作均经过严格的审核,而且所有培训项目的教学质量均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据悉,法院没有当庭对这起诉讼进行宣判。
○现状
短期研修班尚属监管空白
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研修班由哪个部门进行监管?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北京市教委96391热线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以非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机构不属于教委管理范围。按照规定,短期培训班、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在结束培训时,如不向学员颁发诸如毕业证、等级证等具有国家承认效力的证书,就不需要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批,也不需具有教育部门出据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
○建议
参加研修班最好签协议
北京市正仁律师事务所刘国文律师告诉记者,此类教育合同纠纷中,培训机构招生简章中的宣传内容可以视为合同要约的一部分,学员一定要看清招生简章的发布单位。如果招生简章的发布者是研修班的主办者,招生简章内容对主办者有约束力。现在不少研修班招生是由一些社会机构代理的,为了吸引学员,这些代理机构往往进行夸大宣传。大多数学员参加研修班没有签订协议,因此,对维权造成困难。
他建议,学员在参加研修班时,最好在提交报名表同时,签订一份协议,把招生简章里的承诺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
刘国文认为,要规范高端在职培训市场,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尤其是要尽快形成培训体系标准和权威认证,以促使整个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