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12947714位访客
登录  
  Text/HTML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声明(于博做答)
对于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28 期班学员于博诉清华大学一事,我院声明如下:《我的想法、看法在后》
1 、目前此案正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于博与我院之间的争议,应当以人民法院的判决为准,相信人民法院会做出公正的判决(于博此前已以其所在公司的名义诉我院,一审二审均被驳回)《我坦白里说明了》在案件判决之前,通过新闻媒体单方散布不实之词,混淆视听,既干扰了法院的公正审判,也严重损害了我院的声誉《身正不怕影斜,媒体人是长脑袋的。不会单听我个人胡说八道,我已把院方的多位负责人的电话给了记者,清华是怎么进行危机管理的,清华为什么不拿事实说话,因事实胜于“鬼辩”。维护声誉最好是先把事做好,那样媒体就会自动调转枪口,站在正义的你那边》
2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从未进行过虚假宣传《现在清华官方网站还有部分前期班师资回顾(马来西亚)战略营销研究生课程进修项目、曾经代表未来吗?张忠朝还说他请一次郎咸平就6万,曾经不代表我们这班也请,是不是误导?》,所有对外发布的招生广告均经严格审查,并在继续教育学院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上面的证据就在那上现在刚找的》我们对此负责推脱不掉》。“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项目”第 28 期的招生广告凡经继续教育学院审批通过的,从未列出过主讲专家名单,也从未做出具体主讲专家的承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主讲教师近两千人《绝大部分都是走穴来的?有教师资格证吗?这证经过考试吗?可笑的是我也是某大学的客座教授有证的,但没人考过我》其教育培训的价值也不仅仅是靠几位明星专家来体现《可钱是按这收的》。于博举证所提供的网站上的招生简章及专家名单并未经继续教育学院审查批准,这类网站上的招生简章不仅不能视为继续教育学院的招生承诺,而且其随意杜撰、篡改继续教育学院招生简章的行为也构成了对我院的侵权《盖茨说“偷吧,偷我的吧,你们会上瘾的”,我当年给张五常出了一招,中国政府不批准你在大陆出书,为什么不用二版市场出?为传播你的思想可把繁体书改为简体挂在网上,即对盗版者纵容、支持一下,没有收到的版权费当广告费花了。今清华不方便在官方网站上胡说,就由这些网站来,不然长达多年为什么不维权?还给他们提层,这不是鼓励和纵容吗?》
3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项目”是继续教育学院于 2002 年开始举办的一个在职培训项目,至今仍在举办。由于该项目的教学内容好《为骗子咨询案例?》,教学活动丰富《如不出事下次上课本计划拓展训练,当然另交钱》,受到学员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好玩》将该项目“承包”给个人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有证,录像里院长助理陈在他们会议室和学生代表说的》。作为“开放式”办学的一种改革措施,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所举办的部分教育培训项目有一些合作单位《几个人花点钱就可注册的公司,叫环球的大公司》,合作单位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合作均经过严格的审核不知道谁给谁摆平了,而且所有培训项目的教学质量均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正因为如此,才告的清华》
  4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贯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规范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有严格的评估制度。我们每门课都要求学员给教师打分《不署名,由项目负责人收,有几个人填?天知道那分是怎么出来的》,对学员提出的教学问题,会依据学院的规定提醒教师予以改进。对个别评估持续低分的教师《请的都是哥们,帮调一下分还不容易?》一般不再邀请上课《价太高的》。自 2002 年以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结业人数达 20 余万人次《但愿像我这样学而未成的是少数,这些人恐都因清华的培训水平高而发结业证了,交过作业、论文的有多少?没发结业证的超过10名了吗?》学员满意度很高,很少有人提出教学质量有问题皇帝新衣,一个大型国企在移动课堂丽江时说,我上这班的目的,学习、交友、娱乐;休息、游玩、逃避,这个班重新开课时另一个大型国企董事长也是“班长”说这班办的好得成功,并对我说那么认真干什么,我爱听,就听,不爱听回宾馆睡觉也发证,当然有好多国企老总也是认真学的,只是不像我生闲气》。“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项目”已办了 28 期,学员 1700 余人《清华官方网站右下方精品项目29期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班的写的是2千名以上,我念完清华都不识数了!》,前 27 期都得到学员高度评价谁?站出来几个现身说法。事实上,于博一方面状告我院教学质量低下,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在该班的学习,坚持不肯退学,其矛盾言行无法解释《我坦白里已说明原因》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主动适应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投机的支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人才强国战略《北洋水师吗?好看好用吗?》,将继续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重要,多少亿,真来钱呀!,为广大行政管理干部、企业家、各行各业技术骨干提供终身教育服务24天/3.9万,这奶奶样还终身,妈呀!》培训了大批国家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修完全部课程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的“中小企业融资与创业板上市高级研修班” 结业证书,加盖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专用钢印和继续教育学院公章,证书编号可登陆清华网站查询,学习档案保留在清华大学,可供人事组织部门查询参考。(摘自附件六)够实用的》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还有经济效益,据南方周末跟张忠朝沟通原文“据他介绍,清华大学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从2002年走向市场化,他是第一个开始做总裁班的。现在清华每年有上千个培训班,培训班让清华获利颇丰。“去年27期研修班招了498个学生,光流水就给清华创造了1800多万。”》《附件在下面》。当然,我们的工作不能说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四美了?》我们将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倒打一耙式?》改进我们的工作《知错就改,边改网站边否认,湮灭证据,但屁股还是没擦净,连小孩都不如。》争取让更多的人满意《更多什么样的人?》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于博》
          2008年 12 月 2 日 6日》
老总学员状告清华培训班忽悠人
来源:南方周末 2008-12-04 10:56:27  作者:黄利
■民生维权
一个清华培训班在网上承诺林毅夫、胡鞍钢、郎咸平等经济学界名人前来授课,但开课后,一半名家未现身。百余老总学员感觉上了当,一位民企老总一怒上法庭状告清华。
老总培训班,也因此被撕开了华丽的外包装……
12月1日下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36法庭,清华大学和该校继续教育学院培训班的学员——沈阳博宇有色金属炉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于博对簿公堂。
一个是中国最有名的大学,一个是民企老总,为培训班是否“名副其实”争论不休。“你们在广告宣传中称有郎咸平、林毅夫做主讲专家,结果一个没来。说的是讲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运作,结果讲课老师胡说一气,这对得起清华的牌子吗?”于博在法庭上表达了他的气愤。
100名老总学员的维权行动
这起老总学员状告清华的案件起源于“清华大学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28期学员的维权行动。“领头者”就是该班的班长于博。
于博告诉南方周末,今年1月,他看见了“研修班”的招生广告,上面列的主讲专家有胡鞍钢、郎咸平、林毅夫等12名经济学界的名人,学制一年,每两月上一次课,共24天的课程,学费39000元。“我考察了北大和清华两个培训班,觉得清华的更好,这个班说本着提高实战能力的要求,为公司治理把脉,这点很吸引我。”
今年3月中旬,于博开始了第一次上课,学员们都是国企、民企的董事长、总经理。学校本来承诺小班上课,一个班不超过60人,结果新学员不停地来,最后有160余人,不得不到小礼堂上课。
“老师讲得很沉闷,跟实际的不太沾边。”另一位学员这么跟记者描述,他以前也上过类似的培训班,觉得这一期是弄得最差的。于博也表示,他们想听点实际的内容,比如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资本市场的走向、经济政策的预期分析等,“但他们尽在课堂上讲故事讲历史,脱离讲义很远”。
在第二次5月份的课上,学校承诺的名家仍然没有现身,“老师还是在课堂上不着边际。有一次讲公司法,老师说要董事会全体协商一致才能采取行动,这不跟公司治理中的多数原则相违背吗?所以我就发飙了。”于博和其他几个班委找到了培训班负责人张中朝反映情况,又找到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这时我们才了解到清华并不是自己做,而是将这个培训班外包给张中朝的。”于说。
在学员们的强烈要求下,5月16日下午,学员代表和学院院长助理陈肖庚进行了一次谈话。陈肖庚表示,张中朝跟清华已经合作了5年,办了二十多期培训班后,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愿意请价钱高的老师,质量有所滑坡,也曾警告过张,要“控制培训质量”。
5月17日,一百多名学员签了一份意见书,递交到了学院。意见书提出:授课内容与招生承诺严重不符;课程组织和服务质量差距较大;上课教师不完全是一线有影响力的老师,商业化太浓等。学院做出书面答复表示整改,并宣布将张宗朝辞退。
今年11月20日,28期研修班重新举行了开学典礼。然而令于博失望的是,上了4天的课,学校承诺的主讲名家依然一个没来。
学员、清华对簿公堂
今年10月,于博把此事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清华继续履行合同,按照招生简章中承诺的进行授课;在清华发布招生宣传的网站、报刊及其他媒体公开道歉;赔偿他的经济损失、惩罚性损失和精神损失费10万元。
12月1日下午1时30分,北京市海淀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在空空荡荡的36法庭,原被告双方论辩的火药味颇浓。
于博提交了公证书,证明一些培训网站上有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布的招生简章,宣传12个专家是培训班的主讲人,“课都上了一半了,结果一个都没来,是明显的违约”。
“我们从未在其他招生网站上发表过这些内容,其他网站这么说不关我们的事。”清华大学的代理人回答说,清华大学官网上的招生简章并没有承诺说要请这些专家。
法官问,这些网站留的地址和汇款银行都是清华的,学员报名会把钱打到清华的户头,清华跟网站是什么关系?
清华大学的代理人表示,一些网站为了提高点击量,就把清华的招生广告登出来,然后他们会招揽很多培训班的学员,找到学院要求入学,要求在学费中提成。她提出,想借清华名头的网站很多,搞得他们也很烦。
于博对此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认为这是清华故意掩盖与网站之间的利益分成关系。他还提出,在他起诉不久,这些网站把“主讲专家”名单改为“曾经授课的专家”,这也是清华湮灭证据的做法。“一个学员三万九,一个班就是600万,利润这么高,课讲成这个样子,太对不起清华的牌子了。”于博说。
对于于博的三个诉讼请求,清华大学表示一个也不能接受。该代理人提出,清华已经拿出了整改意见,对28期研修班进行了调整,不存在违约,但可以考虑给于博退费。
法官试图调解此案,但因双方态度坚决,调解未成。
经和清华解除合同的张中朝是中国教育服务中心的总裁。12月2日,他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和清华代理人的说法一致。“我们从没有说过请名人来讲课。招生网站这么做虚假广告防不胜防,我们发现了会立即制止。不排除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搅浑水”,“我们的老师都是国内一流的专家。不好能办28期吗?99。9%的学员都认为这个班非常好。”他认为,有人是打着维权的幌子,“逼得清华没有办法,没有坚持原则,同意退款。”他还认为,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激烈,出现学员“维权”,不排除有人故意捣乱。
据他介绍,清华大学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从2002年走向市场化,他是第一个开始做总裁班的。现在清华每年有上千个培训班,培训班让清华获利颇丰。“去年27期研修班招了498个学生,光流水就给清华创造了1800多万。”张中朝说。
老总培训班之乱
一些参加28期研修班的学员对培训质量表达了不满。一位陈姓学员说:“课上得实在不敢恭维,很失望。”另一位邹姓学员则表示,“这样的培训班参加过一次就够了,再也不想参加了,很浪费时间”。
还有一些企业界的负责人表示,他们的信息不知怎么就被泄露出去,总接到自称是北大、清华老师的电话,要求他们参加各类总裁培训班,饱受骚扰。
但对于博的起诉行为,一些学员觉得他太较真,犯不上。某汽车零部件公司的王姓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这种类型的培训班大概就这水平,本来就不是完全来学习的,而是来“开阔眼界、交流思想、整合资源的,不能抱太大希望”。
据一位继续教育培训的业内人士介绍,通常高校教大学生容易,但是教企业老总、政府官员这些“人精”不容易,所以继续教育培训大多采取“外包”的模式,“学校自己的老师玩不转,只有到外面找玩得转的人”。一个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通常有十几个中心,每个中心都有好几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每年会策划一些培训项目招生培训。
一个项目包出去后,项目负责人就会到处找上课的老师,找来老师和学校签约。签约老师的授课价格不一,有的差距达10倍之多。据张中朝介绍,他的培训班请郎咸平讲一次课就需8万元。另有邓姓业内人士称:“像一些名牌大学,挣钱了之后就变得老大自居,而且想争这个利益,不愿意提高签约老师的课酬,觉得靠自己的牌子就够了,你不来自然有价钱低的老师来。结果造成外包的人找不到好老师来讲课,质量当然会滑坡。”
对于培训班用名人上课来吸引学员的做法,这位业内人士的评价是“不自信,不太严谨,是在做一些自己不能把控的事情”,“名人是讲不了课的。真讲课要做大量的调研,名人没有这个时间。他们只是来露脸的,是个点缀,在晚会的时候出席一下就可以了”。
这位业内人士说,不少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做法很不成熟。学校没有看到,真正做培训的老师并不需要太有名,而需要有实力。
总裁助理:赵义君 82658266 13897943801
邮 箱:boyu826@163.com
 打印     
Date » 20 八月, 2025    Copyright 2007 by My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