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你就不能痛痛快快地认一次错?
在北大因为“关大门”、“举孝廉”被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之后,清华也开始挨骂了。
清华挨骂的原因是当了不该当的“包工头”被人告上法庭了:今年年初,一位颇有点钱财的于姓老板向清华交了好几万学费,参加了一个清华主办的“总裁研修班”;该研修班的招生广告上说,该班时长10个月,每两个月授课一次每次4天,结业后颁发盖有清华大学钢印的“清华大学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结业证书”,可供相关学院的人事部门查询;该研修班的招生广告上又说,采用60人的小班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包括林毅夫、胡鞍钢、郎咸平等等知名学者;该研修班的招生广告上还说……;反正于老板就交钱了就去听课了;听了8个月下来竟然连一个有名的专家都没见到,于老板一怒之下就把清华告上了法庭。
“清华无小事”,这是清华的领导们在哼哼教导下属的中层、下层领导乃至普通教师时经常说的一句话。这话确实一点不假。于老板状告清华一案12月1日刚刚在海淀区法院一审开庭,12月2日媒体就开始大肆炒作,仁人志士们就纷纷调转枪口来评说这清华的不仁不义了。这一片如潮的骂声基本上都是针对案件中的一个关键点而去的,那就是:这个所谓的“总裁研修班”其实并不是清华大学自己办的,而是外包给了一个叫做张中朝的老师个人去打理。也就是说,清华在这个案件中就好像是一个将柜台出租给了小商贩去经营的百年老店。这可是犯了大忌的事情,所以也就怨不得仁人志士们如此义愤填膺了。
胡言不想凑那个热闹去指责清华这个百年老店的堕落了。不想凑热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胡言是此山中人。那个早已故去的大诗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是换成“不识清华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肯定是不合适的;即使是站在了清华那看上去朴实无华的大门面前,外人的心中也仍然是充满了敬仰充满了憧憬,因为面前是中国最牛气也最神秘的高校,清华在很多国人心目中是净土是天堂是可望不可及的圣地。但是,那真的是净土是天堂是圣地吗?天知地知清华园里的人知。其实,外人透过媒体的零星报道也是能知道一些的,只是很多人不愿意去思考:那个号称跳水女皇的大学生挺住大肚子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学士学位;那个没有填写报考志愿的重庆文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清华的校长为一个因为编造简历而在舆论压力下被开除的教授流下眼泪;清华重金买来的的诺贝尔奖得主挽着比自己小50多岁的娇妻到处宣讲人间真情……。这就是清华。这样的清华出租几个柜台实在只不过是一顿家常便饭,只不过是这次被人告发了而已。
所以,胡言不想去凑热闹指责清华这次“出租柜台”的不是。胡言只想对清华的领导说一句:既然栽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咱就痛痛快快地认一次错好吗?别让人笑话咱清华大学。
看看清华大学在12月1日的庭审中是怎么狡辩的:“未就该培训进行过虚假宣传,原告所提供的包含主讲教师、专家列表等所谓招生承诺的招生简章系从与清华大学无关的网站下载,这些网站与清华大学从未就‘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签署过任何协议。”胡言脸红啊。这样的答辩状也能拿到法庭上去?清华大学在法庭上应该说清楚也能够说清楚的问题是:“高达3.9万元”的学费是不是进入了清华大学的账号?那个打着“清华大学”旗号的“总裁研修班”是不是清华大学同意开办的?那个承包了“总裁研修班”的张某人要对清华大学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当然,拥有一个强大的法学院的清华大学,面对于老板的起诉也应该想一想是不是应该去起诉一下那些“与清华大学从未就‘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签署过任何协议”的网站对清华大学的名誉造成的恶劣影响?
胡言很想相信清华大学确实没有“就该培训进行过虚假宣传”,也很想相信那个“总裁研修班”是按照原定的计划传道授业的。但是,胡言不明白的是,清华大学为什么要在开庭前10天重新举行该“总裁研修班”的开学典礼并重新授课?于老板是10月10日向海淀区法院提请诉讼的,清华大学在于老板提请诉讼之后重新举行开学典礼并重新授课,多少就给了旁观者一点“此地无银”的感觉。说穿了,清华大学对这个“总裁研修班”的是非对错其实是看得很清楚的,只不过不愿意直截了当地承认而已!
所以,从于老板状告清华大学的事情以及其他被人为屏蔽了的负面消息来看,清华大学并不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缺乏的只是面对错误的勇气。这是清华大学最致命的弱点,也正是这个致命的弱点导致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总裁研修班”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外包培训班、进修班等等的产生,导致了清华大学这个百年老店的牌子的日趋腐朽。
所以,为了清华胡言想呼吁一声:清华,咱痛痛快快地认一次错,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