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12784554位访客
登录  
  详细内容  

此文章原创: 熊丙奇的博客

转载此文章的网站: 和讯评论新民网新浪教育和讯南方报网东方早报中国企业新闻网 、我烧网 大学力学论坛(清华大学总裁班,多少人去过?)、澧河畔 、 中国教育新闻网武汉大学生网教育频道学信校园网罗天下资讯北京培训网文化发展论坛 芜湖巴巴中华管理论坛

 

 

                     品牌高校“培训班路在何方?

大年初一,沈阳一贸易集团的总裁于博接到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送达的判决书。据此判决,于博诉清华大学“总裁班”质量缩水一案,法院驳回了于的诉讼请求。但一位“深喉”级人物张家麟主动联系到于博并表示声援,他声称,将把和自己有培训协议关系的北京大学诉诸法院。张自己讲,北大培训中心在与他合作时基本上只做了两件事,盖章和收钱。此类培训班的授课教师中,一流院校博导每天的报酬是1.5万元到3万元,上过电视的更贵,于丹6万,张维迎8万,郎咸平10万,易中天12万……。(据《燕赵都市报》)

大学的功能一般包括三方面,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其中,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是最基本的社会服务之一。国外名校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大学,在继续教育方面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现。

但相比之下,有的国内高校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却把高校品牌作为“摇钱树”。在这样的培训班中,其他相关者似乎都获得了自己想得的东西,只有高校既没有得到任何培训收益,又赔了自己的品牌——对受培训者来说,除少数人对教育质量提出诉讼之外,大多数人是冲着大学的名气,以及参加这样的培训班可以结交各界人士而来,相较于几万元学费,上名校培训班的经历以及由此建立的人脉,显得更加重要;对组织培训的机构来说,利用高校的金字招牌,只要能招来足够多的学员,然后请来像样的师资,就可坐地分钱;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只要培训机构肯付高酬,也乐意为之。

说起来,上述三方各得所需,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只有当某些组织者、授课者实在离谱,才会惹出事端来。但仔细推敲一下,却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冠名的大学究竟对培训班的办学质量进行了怎样的把关?如果没有把关,对社会辐射优质办学资源就无从谈起,这样的培训班对学校的品牌将产生严重的削减作用。因为如果只管盖章收钱,学校就无异于学店。  

 

 

再次,此类培训班该怎样支付授课者报酬?从市场角度看,知名学者上课获得相应报酬,无可厚非。但从教授、学者与学校的关系来看,假使某教授是某学院的院长,学院之下办有各类培训班,教授去上课可拿几万元出场费,而最终培训班上交学院、再由学院上交学校的收益却相当之少,人们就不禁要问,这培训班岂不是假学校之名谋自己的利益?

 
 

 

 


评论(0)  |  阅读(8596)  |  发表于 8:37



返回
名牌高校“培训班”路在何方?

大年初一,沈阳一贸易集团的总裁于博接到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送达的判决书。据此判决,于博诉清华大学“总裁班”质量缩水一案,法院驳回了于的诉讼请求。但一位“深喉”级人物张家麟主动联系到于博并表示声援,他声称,将把和自己有培训协议关系的北京大学诉诸法院。

Written By: boyu boyu
Date Posted: 2009/3/18
Number of Views: 8594
    
Date » 01 七月, 2025    Copyright 2007 by My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