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原创:人民网(观点1+1:原來清华大学是可以“承包”的……)
“清华总裁班”是不是“老子天下第一”
背景: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了于博状告清华大学以欺诈手段招生一案。今年初,于老板交了数万元学费,参加了清华第28期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开课后,广告上说的林毅夫、胡鞍钢等名教授一个都没来,小班教育变成百人大课堂。老板们向清华继续教育学院投诉,得到答复:这个班早已“外包”给清华教师张某,不过是“草台班子”。
东方早报发表沈彬的文章:让无数人敬仰的“清华大学”的牌子就这么被贱卖了。算一算“贱卖”这笔账:张老师可以扛着清华的牌子赚钱,清华可以在里面“抽头”,老板花几万块钱,可以混一个XMBA的印着清华名头的文凭。似乎这笔买卖是“N赢”,没有受害人。实则是,清华大学里形形色色的班子和“内部人”想尽一切办法,把“清华”套现,不惜损害清华的声誉。国家在投资亿万之后,发现清华的价值越来越低。而凭着自己的勤奋打拼的清华人,也发现自己的学历正在贬值!薛涌在12月1日的《东方早报》上撰文指出:北大清华之所以在世界大学排名上还算靠前,原因是在“名气”上沾了光,在最能说明学校素质的教师论文引用率上,清华大学仅31分,甚至还落后于复旦大学,而东京大学是78分,香港大学是59分。清华不仅是清华人的清华,也是全体纳税人的清华,绝对不能让它成为某些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人民网小蒋随想:其实,所有人都能分清“清华总裁班毕业”与“清华本科、硕士、博士毕业”之间的区别。事实上,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早就不新鲜。不仅仅是清华,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但凡有点名头的单位,都或多或少存在“挂靠问题”。“挂靠者”给“正牌”交一定管理费,就可以“拉大旗作虎皮”。一些人明知道存在猫腻,“此名牌非彼名牌”,却还是会花大把的钱入瓮。为啥呢?有的是花公款,甭管“名牌”真与假,捞到一个再说。有的是小地方的老板拿假名牌镀金,蒙更没见识的“土老冒”。当然,也有人真是想藉此听听“著名学者”的讲座,但在培训班日益“水货”、纯为盈利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宣传天花乱坠,实际一包糟糠。归根结底,此类问题还在于被“挂靠”的正牌的态度。无论是“牙防组”那样的被动,还是通过自查自纠的主动,不少单位已清除了挂靠问题。对清华而言,最可鄙、最可危的心态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清华确实还有相当“老本”可吃,诸如“港大”的挖墙脚真要伤及清华的筋骨,还需相当时日。或许,这也是当代清华领导无所谓的症结。
来源:湖南红网
评论(0) | 阅读(8452) | 发表于
8:43
返回
“清华总裁班”是不是“老子天下第一”
背景: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了于博状告清华大学以欺诈手段招生一案。今年初,于老板交了数万元学费,参加了清华第28期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开课后,广告上说的林毅夫、胡鞍钢等名教授一个都没来,小班教育变成百人大课堂。老板们向清华继续教育学院投诉,得到答复:这个班早已“外包”给清华教师张某,不过是“草台班子”。
Written By: boyu boyu
Date Posted: 2009/2/17
Number of Views: 8474
|